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读者服务  好书推荐>>正文内容

现实与梦想的距离 ——《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浅探

    现实与梦想的距离

    ——《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浅探

    文/张章琬航

    摘要:《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由于作品和作者的特殊性,其主题思想一直是文学评论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对此问题,传统观点通常分为两类。本文将从李白的性格特征与人生理想入手,对诗作的主题进行分析:诗作反映了李白美好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表现了作者独立的人格。

    关键字:李白,理想,现实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白以别具一格的浪漫主义自成一派,他的清新飘逸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歌行体也是登峰造极。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更是体现了李白神、奇、横、逸的风格。

    由于诗作本身是以梦境为主要描绘对象,因此这首诗的主旨也就变得扑朔迷离。对于这一问题,历代文学评论家各抒己见,其观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认为,这首诗记述了作者梦中天姥山的神奇景象,抒发了作者喜爱游山玩水,热爱自然风光的心情。同时在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光明的追求,有意用这种光明与黑暗的对比来影射封建权贵的龌龊,表明自己对封建权贵的蔑视。另一种观点认为,“此为李白自东鲁赴越启程前作。诗以天姥仙境喻朝廷宫阙,以梦游喻其入仕翰林,宣泄失志去朝之情。”[1]认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借天姥山变幻无常的景色影射当时朝廷的风云多变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满腹才学无用武之地,顶多只能做个“御用文人”,不如去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怀。

    当然,诗作的真正主旨也许只有李白自己才能知道。作为研究者要想更加准确评判这首诗,恐怕必须首先了解李白的性格特征,才能对本诗的主旨理解得更加贴切。

    一、李白的性格特征与人生观

    李白本人的性格是十分复杂的。他既怀有儒家入世之心与用世之心,热心追求功名;又怀有道家消极遁世,追求自由的精神。而这一矛盾的世界观又统一于李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的人生目标。

    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文中,李白这样写道:“俄而,李公仰天长叹,谓其友人曰:吾未可去也!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安能餐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耶!此则未可也!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瑟,申管晏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2]

    这虽然是李白代他人写的信,却明确的阐述了他自己的人生理想,即追求——得志——归隐三部曲,可见李白对于自己的人生是非常有计划的。他希望自己在游学之后能使自己满腹的才学有用武之地,“济苍生,安社稷,解世纷”,成就一番大事业,在功成名就之后安然隐退,过回归自然的生活。

    在《山中问答》中,李白这样表白自己的想法:“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在这首诗中,李白明确写出了自己功成名就,辞官归隐的人生计划。[3]

    二、诗作的背景与内容

    天宝元年,42岁的李白第二次入长安。这正是实现他人生抱负最适宜的时期。然而诗人并没有得到重用,只是被封为“翰林待诏”,事实上只是个“帮闲”的角色,主要任务就是听下诏,起草文书,侍候宴游。此时的李白结交了贺知章等几位好友,称“酒中八仙”,无聊的生活总算有了一点乐趣。天宝三年,李白辞职得到批准,于是由长安返回东鲁,于天宝四年再一次开始漫游。[4]

    《梦游天姥吟留别》正是写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年),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又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是李白即将离开东鲁赴会稽南游时写给朋友的赠别之作。然而作者对留别之事只字未提,全无“离别之情”与“留赠之体”,却“通篇徒作梦寐冥茫之境,山林变幻之词”[5],仅就这一点来说,诗人的构思的确令人费解。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作品开篇借海客、越人之口道出了瀛州与天姥山神秘与奇幻。游览瀛州实在难达目的,而天姥山的美景,或许可以看到。于是作者浮想联翩,终于“一夜飞度镜湖月”,在“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之时登上了天姥山。陶醉在美妙风光之中的作者受到了“霓为衣兮风为马”的仙人们“鼓瑟”欢迎。然而好景不长,“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仙境倏忽消失,梦幻旋即破灭,诗人终于返回了现实。于是慨叹“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最好是寄情山水,回归自然。

    三、主题的复杂与统一

    通读全诗,在自由欢畅的神仙世界突然出现了恐怖骇人的景象,美好世界背后竟然隐藏着“忽魂悸以魄动”的玄机。结合诗作的背景和李白的人生理想,不难看出在对天姥山奇景的描绘中寄托着作者的心灵历程。

    作者题为留别,但只是一个“幌子”,他只是借“留别”之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在前半段,作者表露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天姥山的美景体现着作者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他希望自己来到长安后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君主献计出力。然而当他来到长安后,却发现和他想象中的根本不一样。所以笔锋一转,美好的景色霎时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恐怖可怕的景象。仙人们虽然欢迎他,可并不帮助他,作者终于“失向来之烟霞”,明白了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世界的差距。

    全诗的主旨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读来不难体味出作者深沉的感慨与激烈的抗议。事实上,这正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矛盾无法解决,作者只好发出了放弃选择的感叹。当现实世界不允许梦想得以实现的时候,李白仿佛看透了人间的本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壮志未酬没有什么大不了,至少不用低三下四的委曲求全。这也体现了作者坚强独立的一面。

    李白前半生对自己的人生理想苦苦追求,然而他的美好理想却在权贵压制下转眼间化为乌有。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诗人辗转反侧,胸中的痛苦与愤慨终于成就了这首千古绝唱。因此,展示人生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矛盾中仍坚持独立人格与傲世之情,这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

    注释和参考文献:

    [1]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成都,巴蜀书社,1999年,690页

    [2]李龙富:《〈梦游天姥吟留别〉梦境新探》,《教研天地》2004年8月

    [3][4]安旗:《李白纵横探》,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25页,41-46页

    [5]陈沆:《诗比兴笺》,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成都,巴蜀书社,1999年,691页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

    书名:李白集

    作者:李白

    索书号:I212.42/LB(唐)

    ISBN:7104013202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地点:社科一书库(三楼)

     

友情链接:

  • 中国教育信息网
  • 国家图书馆
  • CALIS天津市文献服务中心
  • 中国图书馆学会
  • 中华医学会
  • Baidu
    sogou